節錄自: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6293499


疫後缺工嚴峻,據勞動部統計,今年第4季人力需求預估淨增5.2萬人,為近9年次高,其中以製造業淨增加1.7萬人較多、住宿及餐飲業淨增加8000人次之,批發及零售業淨增加6000人再次之。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接受《NOWnews今日新聞》採訪時指出,台灣即將邁入「超高齡社會」,到了2030年,不同年齡層的勞動人口都會減少,惟有45至64歲的中高齡人口將增加12萬人,若企業能善用中高齡勞工,將為缺工潮注入活水。

專家示警:企業再不用中高齡 將會失去競爭力

台師大科技人資系優聘副教授孫弘岳提到,全台大缺工的其中一項原因就是中高齡勞工運用不足,目前台灣有近700萬的45至64歲中高齡可就業人口,但只有450萬在就業中,勞動參與率約為66%左右,低於新加坡、香港、韓國和日本(約在74%至84%)。

孫弘岳說,即使中高齡勞動力可以補足部分的勞動人力缺口,但多數雇主不願意雇用他們,特別是在製造業、一般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,這些產業相對其他產業薪資較低,對於聘僱中高齡者的意願也最低。有調查顯示,雇主不願意聘用中高齡的主要原因為擔心「管不動」和存在「技術/體能/觀念差異」。

吳麗雪指出,國發會預估,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「超高齡社會」(代表65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2成)到了2030年時,企業最愛用的25至44歲人口將比今年驟減104萬,僅剩582萬,而45至64歲的中高齡人口則是增加12萬,達到722萬,顯示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中高齡者仍舊待在就業市場。在少子化、高齡化下,企業終有一天得在缺工壓力下,被迫聘用中高齡者,若再不覺醒,針對中高齡者進行職務再設計、組織內溝通,對中高齡求職者仍存有倚老賣老、不思長進、體力不好等迷思,沒有給予友善對待,將會失去競爭力或發生組織內青銀對立。

中高齡如何解決缺工?

要解決缺工問題,孫弘岳呼籲,提高中高齡勞工的勞動參與率是緩解人力缺口的重要途徑,可透過制定對中高齡勞工友善的政策、提供再培訓機會,以及改變企業和社會對中高齡勞工的態度和認知,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勞動潛力。

孫弘岳說,也能利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減少對低技能勞動力的依賴,並提高生產效率;這同時也能釋放人力資源,讓他們投入更有價值和更具挑戰性的工作。他建議,通過工作再設計,可以創造出適合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勞工,以及人工智慧和人力協同工作的環境,例如,重新分配工作任務,提供多元化的工作模式和學習機會。

根據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發布的《2023年中高齡求職者調查》發現,不同年齡層的求職者,對於工作價值的認知及期待皆有所差異,企業需仔細思量各階段特性,協助克服困難,滿足主要期待,可有效提升工作成就感。

吳麗雪舉例,45歲至49歲體力各方面與青壯年相近,比較想做全職工作,收入考量需求高、亦相較在意職涯發展與晉升機會,建議企業可提供公平公開的升遷政策吸引投入;50歲至54歲盼兼顧工作內容及薪資,建議友善企業可優先提供中高齡友善職缺,吸引仍想在職涯上有所貢獻者;55歲至64歲,特別在意「友善的職場環境」,建議企業透過塑造友善中高齡的雇主品牌形象,傳遞友善訊息。

吳麗雪分享,友善的職場環境包括公司、同事之間是否能同理對待中高齡者,理解他們因年齡老化,生理機能大不如前的困擾,如收銀機的鍵盤間距太小,中高齡者細微動作控制不易,容易按錯,企業是否願意提供輔具,或是讓中高齡者在離峰時間站台等,以及一線的年輕人或年輕店長,是否能接納他們,建立多元、平等、共榮的職場環境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Comment

Name

Email

Url